|
首页  人才工作  人才论坛

论钱学森人才培养思想

发布部门: 组织部    发布时间: 2008-06-03  浏览次数: 386
 

钱学森同志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我国航天科学的奠基人。他不但在航空航天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在其他多个领域也有非凡的建树。作为一位多年从未中断教育实践的科技专家,他不仅为国家和军队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而且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人才培养思想。挖掘钱学森的人才培养思想,对于指导当前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人才学理论为指导,从以下五个方面对钱学森的人才培养思想进行探讨。
  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通才
  钱学森作为一位老教育工作者,他根据自身成长经历和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认为,新时代我们国家培养出来的人才应当符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目标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要求。这些新人应当熟悉现代化科学技术体系,即三个层次、十一个部类的内容;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理、工、文、艺结合,有智慧,即大成智慧;熟悉信息网络,善于用电子计算机处理知识,而且在钱学森看来,这些新人从四岁到十二岁接受一贯制教育,要达到高中毕业水平;十二岁到十八岁接受高等教育,达到硕士研究生的水平。然后再深造,综合发展,成为具有政治可靠、道德纯洁、文理兼顾、古今融会、中西贯通的全才,即通才。他认为,只有具备这样素质的通才,才能不局限于某个学科领域,在多学科、多领域,有所创新,有所成就。
  考察钱学森的人生足迹,不难发现,钱学森自己就是一位集人文素质与科技素质于一身的通才。他不但对自然科学领域非常精通,而且对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非常熟悉,因而,他凭借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睿智的大脑,在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纵横驰骋,创建了许多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在系统科学、人体科学、行为科学、中医科学、大成智慧学等领域,都有他成功的足迹。同时,钱学森通过对人类历史上多位通才人物的考察分析,发现对他们的培养,并不局限于某一具体学科领域。为此,他强烈主张培养人才要突破传统的单一、专一的前苏联凯洛夫的教育模式,强调要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起来,即不但理工结合,要理工加社会科学,走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道路。为了使子孙后代达到通才这一培养目标,晚年的钱学森做了大量的工作,不但创立了融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于一体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构建了通才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而且提出了大成智慧教育的创见,为我国未来的教育事业描绘了一幅美好而激动人心的蓝图,他坚信,通过大成智慧教育实施,21世纪的中国青年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大智大德、通晓全面知识与精于专业知识辩证统一的人才。
   
人才培养的重点――各级领导人才
  钱学森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直接在周总理、聂荣臻、叶剑英和张爱萍等将帅的领导之下,开展工作,亲眼目睹了这些领导高超的指挥能力,亲身感受到他们高尚的人格魅力,亲自领略了他们卓越的才华。回顾过去,展望未来,钱学森深切的认识到:现代领导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高级领导人才的培养,这是一个重大的问题,也是领导科学要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为此,钱学森经过认真研究和思考,首先对领导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总体的设想。他认为,领导者要有两个方面的素养,一个方面是方法,就是领导、决策的科学方法所需的学识;另一个方面是胆略,就是指领导和决断的气魄、决心、胆识和眼光。同时,他以此为目标,对领导人才培养,提出了比较明确具体的全面要求。他强调指出,领导干部的培养,可考虑六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第二个方面,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对我们今天的世界必须很好的了解,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地理、资源、人口、生产、贸易、军事、文化等等;要了解当前,必须了解过去,知道一点中国的历史、世界的历史。第三个方面就是现代科学技术概况。要经常学,因为科技在不断的进步。第四个方面,对于文学艺术要有一定的修养,我们老一辈革命家毛主席、周总理、朱德、陈毅的文学修养都很高,他们的文学艺术修养,对于他们杰出的领导才能的形成是有关系的。第五个方面是军事知识。军事知识也是培养胆识、胆略的一个重要方面。第六个方面,作为领导者怎样在繁重的工作任务中保持健康的身体。在他看来,只有在这六方面达到培养要求,才算得上合格的领导人才。
  正如这位大科学家习惯于从系统论的角度分层考虑问题那样,在钱学森看来,领导人才也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最高层次的是帅才和将才,领导人才的培养,关键是要造就大批帅才和将才。他认为,这些帅才和将才不但要具备上述的品质和条件,而且要学会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具体实际,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和创造性的工作,达到周总理所要求的那样:宏观决策要举重若轻,落实工作要举轻若重。为此,钱学森殚精竭虑,想运用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或大成智慧工程举重若轻举轻若重结合统一起来培养帅才和将才,使他们实现:在定方针时居高望远,统览全局,抓住关键;在制定行动计划时又注意到一切因素,重视细节。
  作为军事科技人才的杰出代表,钱学森自然非常关注军事领导人才的培养,他根据新技术革命和科学技术发展对军事领导人才素质的要求,提出军事领导人才培养的重点应是高层次指挥人才和军事科技帅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钱学森就描绘出了我军2l世纪指挥人才培养目标的生动图景:高级军官是博士,中级军官是硕士,初级军官是学士。关于培养军事科技帅才,他曾在1991618日给朱光亚同志的信中提出:为了迎接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建设的需要,我想有必要考虑在MIT的时代及CIT时代之后,再创造一个高等教育的新时代;培养科学技术帅才的时代。在谈及如何培养军事科技帅才时,钱学森指出:可以在国防科技大学进行博士生试点,把军事科技人才的培养定在高起点。十年、二十年过去了,钱学森构建的人才培养蓝图正在成为现实。
  人才培养的主要方法――“大成智慧教育
  人才的教育培养一直是钱学森十分重视的基础事业。他认为,中国人聪明、勤奋、能吃苦,只要培养得法,人人都能成为德、智、体、美、劳五育齐发展的通才。在钱学森看来,通才的培养,大成智慧教育的核心是建立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其目的是通过――机结合培养未来人才,使他们达到:熟悉科学技术体系,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工、文、艺结合,有智慧;熟悉信息网络,善于用电子计算机处理知识。成为既有性智”(文化知识、艺术思维),又有量智”(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的、集人文和科技知识于一身的大智大勇的人才。
  那么,何以说大成智慧教育是教育未来人才的主要方法呢?在钱学森看来,大成智慧教育既是对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杰出人才成功经验总结的结果,又是对信息革命特点的深刻认识和规律性把握。首先,钱学森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多位伟人的考察,发现他们既是某一方面的专家,又是全才。例如:达芬奇不仅是伟大的艺术家,而且是杰出的科学家,他自觉地把科学的认识与艺术的想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布鲁诺不仅是勇于追求真理的天文学家,而且敢于用科学挑战神学,把科学理论与先进的哲学思想统一起来等等,他们都是学识广博、思想深邃的全才伟人。分析这些全才伟人产生的外部条件,钱学森研究认为,伟大的文艺复兴,就如恩格斯所言: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它把人们从上千年的封建枷锁和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人获得了认识世界、认识自身的勇气和力量,为人们才能和智慧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程。与此相比,钱学森认为,我们今天已走进新的时代,社会民主,制度先进,科学飞速发展,所有这些都为融古今中外人文和科技之精华的大成智慧教育的实施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更能培养面向21世纪的全才。其次,钱学森认为,我们已进入信息革命的时代,大成智慧教育正是适应信息革命的特点和规律而创造出来的。他曾说:信息革命的主要影响在于,它把人脑记忆大量观察到的事实这一繁重的工作解放了。从前有一个词,叫皓首穷经,就是说要读一辈子书,来学习前人的知识和经验。现在不必了,都在计算机中存着,只要你学会操作办法,去查就是了。怎么查?那就用我们过去说的科学体系,按这个体系去找。这一套东西有两个方面的启发;一是自古就有培养神童的说法,但在怎么培养问题上,各说各的,并没有找到一个有效的办法。今天有了信息革命这套东西,在培养神童问题上就有了一个可操作的路线,这就是我说的大成智慧教育……”由此可见,以上这段话充分反映出钱学森对信息革命特点、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坚信建立在信息革命基础上的大成智慧教育是培养各类神童的有效方法。
  关于如何实施大成智慧教育,钱学森认为,现在是信息时代,知识传播和教学的手段以及教学环境都是前所未有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被突破,人们可以借助――结合,通过多媒体技术、数字化图书馆、信息互联网络、信息高速公路等手段,培养出对信息、具体知识、资料与数据等有直接应用能力和对各种知识、专家经验及思维等具有强有力的组织与综合能力的通才
  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科学与艺术结合之路
  钱学森认为,科学和艺术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综合的一对范畴,都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学问,其目标是一致的。因此,他一贯主张,未来人才培养必须走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道路。
  首先,从科学和艺术的本质来看,坚持两者的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钱学森通过对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十一个门类的研究,发现科学和艺术两者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有共同的根源――社会物质生产劳动;共同的对象――整个世界;共同的目的――让世界更美好,人类更幸福;共同的灵魂――追求真理,勇于创新。两者原本就是相互融通、相辅而行、共同发展的,是求真、求善的统一体。而作为未来人才,钱学森认为。应具备大成智慧,即量智”(科学知识、利,学思维)性智”(文化知识、艺术思维)的结合,其素质结构应是真、善的统一,真为善奠基,善为真导向。因此,在他看来,要想培养出具有大成智慧的人才,就必须强化对人才进行科学技术知识和文化艺术修养的培养,走科学与艺术结合之路。
  其次,从杰出人才的成长轨迹和成就来看,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是他们的成功之路,理应成为未来人才培养之路。钱学森时常兴致勃勃地谈起中外历史上以至当代许多杰出人才,在他看来,尽管这些杰出人才从事的具体职业不同,但他们往往是集科学技术、艺术、哲学于一身的大成智慧者,表现为多才多艺,因而能够找到智慧之源、创新之路、成功之奥秘,为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贡献。如东汉的张衡,既创造了世界第一台测地震的仪器――侯风地动仪,又著有数学名著《算罔论》;既写出了《二京赋》、《思玄赋》等著名诗赋,又为当时著名的六画家之一。现代的鲁迅,他弃医从文,著有小说《狂人日记》、《阿Q正传》和《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8个杂文集,这些作品鞭笞封建制度和礼教,倡导科学和民主,融科学性与形象性于一体。国外的,如爱因斯坦,既创立了相对论,而且又十分钟情于哲学、艺术,几乎每天拉小提琴,且弹得一手好钢琴,科学、艺术、哲学交织在一起,成了他一生的精神支柱和智慧源泉,等等。从以上这些杰出人才的诸多成就来看,他们的成就不只限于本专业,而是在多个领域。究其原因,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使他们获得广泛的成就,走向了成功。此外,当代的科学家如竺可桢、苏步青、李四光、高士奇、钱三强、吴阶平、李政道、贝聿铭等人也是如此,他们不但有广博的科学知识,而且有很深的艺术素养。因此,钱学森认为,未来人才的培养,应像上述杰出人才一样,走科学与艺术结合之路。
  第三,从钱学森自身成长的经历来看,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成就了他辉煌的人生,为未来人才的培养指明了道路。翻开钱学森的历史,可以从中看出,科学和艺术在他身上,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互促动,协调发展,成就了他辉煌的人生。钱学森出生于名门世家,从小就受到绘画、音乐和文学等多方面的熏陶,得到了很好的艺术方面的启蒙教育。北师大附中文理知识兼顾、科学和艺术兼容的教学机制,不但教给他许多科技知识,而且培育了他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塑造了他全面的素质。尤其是他与从事德国古典音乐专业的妻子蒋英教授的结合,使科学和艺术在这里得到联姻,妻子的艺术思维方式、浓厚的艺术气质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给了他在科学技术上的启迪和帮助,极大地激发了钱学森的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使其避免了机械唯物论、死心眼,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由此,可以看出,父母的启蒙、学校的培育、妻子的艺术熏陶,培养了钱学森科学和艺术特质,拓展了他的思维空间,为他的成功注入了科学的方法。同样,他的成功也为未来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正确的道路。
  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抓好教育
  多年来,钱学森十分重视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基础性作用。他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认为,人的才能主要靠后天培养,而不是先天就有的天才。古今中外,都有一批才能卓越的人才,他们也是他们所经历的学习环境教育出来的。并指出,教育是社会进步的保证。不要忘记:在田径赛上是快者达标;打仗是强者取胜;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靠教育达标。因此,在他看来,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抓好教育
  钱学森关于抓好教育的思想,总结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
  一是改革不合理的现行教育制度。钱学森曾多次深入大、中、小学校进行调研,发现现行教育制度中有许多弊病,如在大学课堂上出现的教学形式的满堂灌、教学内容的陈旧落后和教学手段的呆板枯燥;中学生学习负担的加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发展,甚至导致部分学生退学;小学生教育方法的程式化、格式化,制约了孩子智力的早期开发等等。对此,钱学森觉得我们现在有些学校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比他那时的教育还要落后。因此,他大声疾呼,要求改革现行的不合理的教育制度,改进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用大成智慧教育把学生从沉重的填鸭式、满堂灌和格式化的教学中解放出来,为21世纪培养出大智大德、通晓全面知识与精于专业知识辩证统一的人才。
  二是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去年,钱学森在与北师大附中老师座谈时曾指出:现在的父母对教育孩子很费劲,那时的学生没有像现在这样受罪。现在的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不大。老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学到什么程度,这样的教育是不行的,教材不是主要的,主要是教师。在他看来,学校教育质量的滑坡,反映了师资队伍质量亟待提高,这是制约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他强调,院校要名符其实,就要有一批高水平的教师。而如何才能解决教师队伍质量不高的问题呢?钱学森通过调研,对我国教师队伍的结构、质量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建议。他认为,现在我国老一代的教授为数不多了,而且年岁也大了。战斗在第一线的中年老师,知识面还比较窄,缺乏创造性,当务之急,就是把他们抓上去,求得突破。怎样将这些人抓上去?钱学森对此胸有成竹,指出,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志气问题,没有振兴中华的志气是上不去的。其次,要有科学的思想方法。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学习有关教育和科研的方针政策。第三,要确实发扬学术民主。每个教研室每周可组织一次学术讨论会,不同专业的人员可以互相串门,自由参加,自由发表意见。经过反复讨论,百家争鸣,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提高教师的生活待遇,把他们从买菜、做饭、洗衣、带孩子等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保证足够的时间用来学习。由此,不难看出,钱学森心系教育改革、关怀教师队伍建设的拳拳之心,溢于言表,感人至深!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轻工大首页 | RSS阅读

Copyright 2011 郑州轻工业大学党委组织部版权所有 邮编: 450002

地址: 郑州市高新区科学大道136号郑州轻工业大学党委组织部 电话: 0371-86608055 邮箱: zzb@zzuli.edu.cn